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大学生活的艰难起步

作者:徐建国 知青情缘 2024-02-02









有声朗读



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

大学生活的艰难起步


作者:徐建国



   1977 年早春二月,顾世雄在舅舅和表姐的陪同下,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 100 号的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报到。简单的行李中,自然少不了那把在云南陪伴了他整整七年的二胡。顾世雄就是凭着这把二胡考上的大学。他打算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,在二胡的演奏技艺上更上一层楼,并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道路。


   校园里,绿草如茵的草坪,宁静的林荫道、小溪、池塘、石桥,就如仙境一般。一排排的红砖房子,是他们的教室、琴房和宿舍。这样的环境,这样的建筑,对在云

南深山老林里住茅棚、油毡房整整七年的顾世雄来说,不啻是“天上人间”。想到自己少年时、青年期苦苦地探索音乐艺术,现在能进入高等艺术殿堂,在老师的指

导下学习音乐,顾世雄的心里就特别的激动。他决心一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好好学习。


   报到后,顾世雄得知,艺术系只有两个班,一个是美术班,一个是音乐班。班级辅导员滕志清,班长蒋丽英。班级 38 个同学分 4 个小组,他被分在第 4 小组。


   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,有北京、宁夏、陕西的,当然更多的是上海的。他们都满怀激情,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学有所得,将来为教育事业服务。可是,让顾世雄意想不

大学生活的艰难起步到的是,老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,却让顾世雄蒙了!老师说:“我们艺术系音乐班,主修的是钢琴、声乐、音乐理论!”


   胡琴和钢琴,两者虽然都有一个“琴”字,可这“琴”和那“琴”大不一样啊!一个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,一个是西洋当家乐器;一个是竖着拉的,一个要横着弹!


   这是哪儿跟哪儿呀!这“中西”咋合并呢?老师接着说:这次从全国各地招来的学生中,操民族乐器的多,会西洋乐器的少;但不管你们以前学的是什么乐器,到了

师范学院音乐班都必须改学钢琴!


   改学钢琴?从零开始,他忐忑不安地开始上钢琴课。可是,当他拿到乐谱一看,全是他从未触碰过的五线谱。只会简谱的顾世雄只好一头扎进琴房,面对着如同天书一般的五线谱,一个音一个音地辨认着,一个音一个音地在钢琴上弹出来。有时候,半天才弹出几个音,那是他在五线谱上数格子,再决定弹哪个音。当时,老师 每上一节课,总会留下一首练习曲。根据学生掌握音乐的程度不同,分别布置作业。



1978 年,顾世雄在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与同学合奏留影


   再后来就是各种各样的中外练习曲乃至名曲。老师布置的曲子,必须练熟,因为下周上课,就要在老师面前弹奏出来“回课”。弹错一个音,就得重来。由于当时办学条件的限制,上海师范学院还不能保证一人一个琴房,因此,每个学生都被分配在不同的时段去练琴。在规定的时间内弹得不熟怎么办?那就得见缝插针“抢”琴房了!早晨,他比老师统一安排的练琴时间早到琴房去练半小时。星期天,许多同学回家了,就可以在琴房里练一整天。


   钢琴课的老师叫金尚武,名字具有阳刚之气,其实是位女教师。她的教学态度极其认真。她会在规定的时间里,给每个同学悉心指导,手型、指法、乐感;每一个乐段乃至每一个音符,必须到位,才能过关。若乐曲是铿锵有力的,弹得过于抒情了,就得重来,反之,也一样。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之下,有人渐渐顶不住了。一位外地来的女生,就向院部提出要求转入中文系。但顾世雄不,他咬着牙,拼命地背谱,拼命地练琴。就这样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渐渐地,顾世雄识谱的能力越来越强,他能对着五线谱熟练地弹出许多钢琴曲子了。


   大学的专业课程非常繁重,钢琴、声乐、音乐理论、视唱、练耳、艺术概论、外国音乐欣赏、指挥、和声学、形体训练等;选修课有手风琴、二胡。每一门都需要全身心投入,学得很辛苦,但很扎实,感觉天天有长进。声乐课老师徐小懿,是前一届留校任教的。她的年龄与顾世雄他们相仿,与学生的关系很融洽,但对学生要求却很严。是她打开了声乐的大门,让顾世雄认识了声乐这门艺术的无穷奥妙和博大精深。比如,一般喜欢唱歌的人,演唱时用的都是“真嗓”,所以吼着吼着嗓子就哑了。而专业的歌唱演员演唱时,用的是“共鸣”法,用徐小懿老师的说法,就是唱时要把音竖起来,“位置要高”,就是发声的部位要高,运用胸腔、鼻腔、头腔共鸣来发声。而且,演唱前要“气沉腰部一带”,然后“缓缓”地使用自己的气息。每一种发声方法、发声部位,这位老师都有恰当的比喻,如“像打哈欠”如“闻苹果”等来让学生体会。每次授课,她总能将奥妙玄虚的发声,用生活中的日常感觉来比喻,深入浅出,使同学们心领神会。


   除了繁重的专业课还要学习种类繁多的公共课,《大学语文》《哲学》《政治经济学》《美学概论》《英语》等等。公共课与专业课既各有领域,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可以理解为专业课是公共课某一角度、某一层面的延伸和细化,而公共课则是专业课的基础。因此学好公共课与学好专业课同样重要,顾世雄深谙其理。


   当然,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,要取得好成绩,都不容易。对顾世雄他们考验最大的一门课是《英语》。因为他们从未学过英语这门课,不要说单词,到大学报到的时候,很多人连 26 个英文字母都不识。教他们英语的老师,英语又特别好,一进教室就是全英文授课,很少用中文讲课。班级绝大多数人,一个单词也没听懂。刚开始上英语课时,顾世雄他们最怕的是老师提问。于是,他们就跟班级中少数几个英语较好的同学约定,凡老师提问,都由这些同学来回答。他们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,拼命地背单词、读课文。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,顾世雄终于赶上来了,不仅专业课成绩优秀,英语和其他公共课也考出了不俗的分数,真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!


顾世雄坐在草地上阅读


   学好公共课的好处,在顾世雄往后的岁月里几乎无处不在。《大学语文》不仅提高了他的文学素养,更使他能在课堂上以生动规范的语言授课;《哲学》使他更加睿智,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拓展思路,无论为人还是处世、做学问,均受益无穷,因为哲学本身就是聪明的学问。


《顾世雄》一书目录



待续



相关链接

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序一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序二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生在芙蓉白牛村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致和桥上的琴声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自制二胡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“文革”开始的就近入学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瘦弱的突击排长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连队文书与战地报道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洪水冲走了连队的营房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排练革命样板戏的台前幕后

【有声】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1976年带来的希望


顾世雄——知青战友的骄傲(知青情缘)

知青战友顾世雄老师的书画作品(知青情缘)

云南知青顾世雄老师和外国友人进行艺术文化交流(知青情缘)

【相聚枫泾】参观知青艺术家顾世雄艺术工作室。(知青情缘)

【知青的骄傲】顾世雄老师上央视了!(知青情缘)

【开幕】《不忘初心——顾世雄师生作品展》徐汇艺术馆

金山绽放的奇葩——从版纳胶林走来的画家顾世雄(诸炳兴)

《不忘初心~顾世雄师生作品展》参观纪实(沈成林)

云南知青顾世雄书画艺术参观记(刘东亮)



   《知青情缘》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!

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,积极投稿,成为《知青情缘》的读者和作者。

 投稿邮箱:

564636138@qq.com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新书连载:《顾世雄》青葱岁月——大学生活的艰难起步

作者:徐建国 知青情缘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